观沧海写了哪些景物,观沧海的景色描写


曹操的《观沧海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, 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,有动有静,如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与“水何澹澹”写的是动景,“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”与“山岛竦峙”写的是静景 。 海水、山岛、草木、秋风,乃至日月星汉,全是眼前景物 , 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 , 借景抒情 , 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, 作者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。

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,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,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,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。
《观沧海中作者描绘的景色有哪些?其中哪些是动景 , 哪些是静景 观沧海描写了海水、山岛、草、木、秋风、日、月、星等景物 。
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《观沧海》描绘了一幅沧海的壮丽景象 , 写的景象有:(实景)海水、山岛、水、树木、百草、秋风、洪波 。 表现了诗人壮阔的胸襟 , 抒发了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。
“东临碣石 , 以观沧海”这两句话点明“观沧海”的位置:诗人登上碣石山顶 , 居高临海 , 视野寥廓 ,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。 以下十句描写 , 概由此拓展而来 。 “观”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, 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 , 气势雄浑的特点 。
“水何澹澹 , 山岛竦峙 。 树木丛生 , 百草丰茂 。 秋风萧瑟 , 洪波涌起”是实写眼前的景观 , 神奇而又壮观 。 “水何澹澹 , 山岛竦峙”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, 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。
在这水波“澹澹”的海上 ,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,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,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。
“树木丛生 , 百草丰茂 。 秋风萧瑟 , 洪波涌起 。 ”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: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, 草木摇落的季节 , 但岛上树木繁茂 , 百草丰美 , 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。 后二句则是对“水何澹澹”一句的进一层描写:定神细看 ,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, 汹涌起伏 。
扩展资料:这首诗全篇写景 , 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, 但是诵读全诗 , 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。
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、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 , 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 , 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, 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、政治家、军事家的曹操 , 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。
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 , 单纯而又饱满 , 丰富而不琐细 , 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。 尤其可贵的是 , 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 , 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。 句句写景 , 又是句句抒情 。 既表现了大海 , 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。
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 , 而是通过形象 , 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、动荡不安的性格 。 海 , 本来是没有生命的 , 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。 这样才更真实、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。
参考资料来源:

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观沧海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 。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,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,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,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。
《观沧海》
两汉时期作家曹操
东临碣石 , 以观沧海 。
水何澹澹 , 山岛竦峙 。
树木丛生 , 百草丰茂 。
秋风萧瑟 , 洪波涌起 。
日月之行 , 若出其中 。
星汉灿烂 , 若出其里 。
幸甚至哉 , 歌以咏志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