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功效】地黄的功效与作用:胃虚食少者不宜食


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 , 是“四大怀药”之一 。 从周朝开始 , 被历代列为贡品;唐宋时已久负盛名 , 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;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“华药” 。 然而地黄有些什么功效呢?地黄的作用又有哪些呢?亲 , 您一定也想了解吧 。 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^_^
地黄的功效:
成分:地黄的化学成分以甙类为主 , 其中又以环烯醚萜甙类为主 。 又含糖类 , 多种氨基酸以及葡萄糖胺、无机元素等 。
性味:鲜地黄:甘、苦 , 寒 。 生地黄:甘 , 寒 。 熟地黄:甘 , 微温 。
归经:归心、肝、肾经 。
功效:地黄性凉 , 味甘苦 , 具有滋阴补肾、养血补血、凉血的功效 。 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 , 颇有益处 。 此外 , 地黄有强心利尿、解热消炎、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。
鲜地黄:清热生津 , 凉血 , 止血 。 用于热病伤阴 , 舌绛烦渴 , 发斑发疹 , 吐血 , 衄血 , 咽喉肿痛 。
生地黄:清热凉血 , 养阴 , 生津 。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 , 阴虚内热 , 骨蒸劳热 , 内热消渴 , 吐血 , 衄血 , 发斑发疹 。
地黄的作用:
一、药理作用:
1、降低血糖 。 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(R-BP-F)腹腔注射 , 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。
2、止血作用 。 生地、熟地煎剂、生地炭、熟地炭灌胃,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(毛细管法) 。
3、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。 地黄70{bf}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 , 并有抗凝血酶作用,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。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、抗肝损害等作用 。
4、治疗肝炎 。 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 , 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 , 促进肝功能恢复 , 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。
5、治疗白喉 。 以生地黄为主 , 配合连翘、黄芩、麦冬、玄参的抗白喉合剂 , 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 , 假膜消失 , 咽痛好转 。
二、临床应用:
1、导赤散 。 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主治心经火热证 。 生地黄6g , 木通6g , 生甘草梢6g 。 上药为末 , 每服9g , 水一盏 , 入竹叶同煎至五分 , 食后温服 。 方中地黄入心肾经 , 甘凉而润 , 清心热而养血养阴 , 用以为臣 。
2、清胃散 。 (《兰室秘藏》)主治胃火牙痛 。 生地黄6g , 当归身6g , 牡丹皮9g , 黄连6g , 升麻9g 。 上药为末 , 都作一服 , 水盏半 , 煎至七分 , 去滓放冷服之 。 方中生地凉血滋阴 。
3、当归六黄汤 。 (《兰室秘藏》)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。 当归、生地黄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、熟地黄各6g , 黄芪12g 。 上药为粗末 , 每服15g , 水二盏 , 煎至一盏 , 食前服 , 小儿减半服之 。 方中当归、生地、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 , 阴血充则水能制火 , 为方中君药 。
4、六味地黄丸 。 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治肾阴虚证 。 腰膝酸软 , 头晕目眩 , 耳鸣耳聋 , 盗汗 , 遗精 , 消渴 , 骨蒸潮热 , 手足心热 , 舌燥咽痛 , 牙齿动摇 , 足跟作痛 , 以及小儿卤门不合 , 舌红少苔 , 脉沉细数 。 熟地24g , 山萸肉、干山药各12g , 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各9g 。 上为末 , 炼蜜为丸 , 如梧桐子大 。 每服三丸(6~9g) , 空心温水化下 。 方中熟地味甘纯阴 , 主入肾经 , 长于滋阴补肾 , 填精益髓 , 为君药 。

推荐阅读